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0.上古教会对主“形像”的理解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主通过天使和灵人掌管他,至少有两个灵人和两位天使与每个人同在。他通过灵人与灵人界联系,通过天使与天堂联系。人若非通过灵人与灵人界联系,通过天使与天堂联系,根本无法存活。他的整个生命都取决于这种联系;如果灵人和天使真的退离,他必瞬间灭亡。
只要一个人仍未重生,他就以完全不同于他重生时的方式被掌管。只要他未重生,恶灵就与他同住,并如此掌控他,以致天使虽同在,却几乎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分散他的注意力,防止他陷入最糟糕的邪恶,把他转向某种良善。事实上,他们甚至利用他自己未重生的欲望把他引向良善,利用他的感官幻觉把他引向真理。这时,他通过与他同住的灵人而与灵人界联系,但没有如此与天堂联系,因为恶灵掌权,天使只是预先阻止他们,转移他们的影响。
然而,当他重生时,天使便掌权,把各种良善和真理,以及邪恶和虚假的可怕和恐惧吹入他。天使的确引导人,但他们只是仆人或辅助者;唯独主通过天使和灵人掌管一个人。由于天使有辅助作用,所以本节经文以复数形式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造人”。但由于唯独主掌权和管理,所以下节经文以单数形式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人”。主在以赛亚书清楚说明了这一点:
耶和华你的救赎主如此说,祂从子宫中形成了你;我耶和华是制造万物、独自铺张诸天、凭自己铺展大地的。(以赛亚书44:24)
天使自己也承认他们没有任何能力,唯独靠主行动。
5130.“但求你记念我”表对信仰的接受。这从“约瑟”的代表和“求你记念我”的含义清楚可知:指着自己说这些话的“约瑟”是指属世层里面的属天层方面的主(参看5086,5087,5106节);“求你记念我”是指对信仰的接受;因为主的记念和顾念唯独从信仰流入。因此,“求你记念我”表示好叫他接受信仰,意味着接受信仰的渴望。至于信仰,情况是这样:凡接受并拥有信仰的人不断被主顾念。甚至当他在思想或谈论其它事,而非主之时,或当他履行他的公共、私人或家庭职责时,也是是如此,尽管他没有直接意识到,那时他正被主顾念;因为存在于那些拥有信仰的人里面的主之顾念主导他们的整个生命,但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主导他们整个生命之物,除非他们的思维直接转向这个问题。
这一点可通过人性的各个方面来说明。一个被某种爱所主宰的人,无论这爱是什么,总是思想与这爱有关的事。即便其它事占据他的思维、言语或行为,情况仍是这样。在来世,这一点从围绕每个人的属灵气场很明显地看出来。仅从这些气场就能知道那里的所有人处于什么样的信仰、什么样的爱,哪怕他们可能正在思想或谈论某种完全相反的事(参看1048,1053,1316,1504-1520,2489,4464节)。因为那主导人整个生命之物产生围绕他的气场,在其他人面前展示他的生命。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不断思想主、救恩和死后生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凡拥有基于仁之信的人都如此行,所以他们不会对自己的邻舍心怀恶念,公义与公平便存在于其思维、言行的方方面面;因为那主导人的整个生命之物进入它的一切具体方面,既引导它,也掌控它。事实上,主将心智保持在诸如属于仁爱,因而系信仰事务的那类事物中,并在如此行的过程中把心智里面的每一个事物都放在它合适的位置上。基于仁之信的气场是在天堂掌权的气场;因为主以爱,并通过爱以仁,因而以属于信的真理流入。这解释了为什么说那些在天堂里的人在主里面。
接下来论述的主题是受理解力部分支配的感官能力的重生,该感官能力由“酒政”来代表;既是在论述它的重生,也就是在论述对信仰的接受。因为和理性层一样,感官层也通过信仰重生,不过是通过有仁爱所流入其中的信仰重生。除非仁爱流入信仰,并赋予它生命,否则信仰不可能普遍掌权,或存在于人的整个生命中;因为在人里面掌权的,是人所爱的,而非他仅仅知道并保留在他记忆里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